大拟啄木鸟

Megalaima virens   Boddaert
   

  18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依据指名亚种,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。)
成鸟 额黑褐色,整个头(即包括头顶、后颈、头的两侧、颏、喉、前颈等)为蓝靛色,以头的两侧较淡,上面部分较深,下面部分较灰褐;背、翕、前胸橄榄黄色;腰、尾上覆羽和尾羽鲜绿色;初级飞羽黑色,第2—7片飞羽外羽片深蓝色,次级飞羽和覆羽鲜绿色。后胸和腹蓝黄色,后胸蓝色较多,腹部黄色较多,两胁绿黄色;尾下覆羽红色。
虹膜棕褐;嘴角黄,上嘴先端和嘴嵴近黑色;跗蹠淡绿褐色,爪角褐色。
量衡度(mm,g)(注:见图1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5) 190.2 333.4 39.6 139.8 113.4 37.8
(150—251) (320一350)(30—44) (136—142)(105—122) (34—42)
♀♀(2)200,210 323,340 38,40 138,142 107,115 33,40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体形较大;鼻孔完全被羽;尾下覆羽红色;整个头蓝靛色,背至前胸橄榄黄色,其余为各种绿色和黑色。

大小

量衡度(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5) 190.2 333.4 39.6 139.8 113.4 37.8
(150—251) (320一350)(30—44) (136—142)(105—122) (34—42)
♀♀(2)200,210 323,340 38,40 138,142 107,115 33,40

生境信息

生态 常出没于海拔2000 m左右的阔叶林中,停息在山顶的阔叶树上。一般多成对或5、6只一起活动。它们具绿色的保护色,在林间活动难于发现。鸣声为“皮噢!- - -皮噢- - -”,犹如剐破皮的痛苦嚎叫,单调而宏亮,反复如前,一连嚎叫很长时间。两个鸟胃中见有榕树果及甲壳昆虫各一次。
巢营于树干洞中。据任国荣(1928)报道,在广东鼎湖山一带见到4月14日开始凿洞营巢,双亲工作至24日,洞未完成便开始产卵;5月30日得3只幼鸟。又据 Viney 等 (1979)报道,在香港此鸟产卵期从5月至8月,每产3—5只卵,一年产2—3窝。

海拔范围
国外分布

见于克什米尔,印度北部和东部阿萨姆邦,缅甸,泰国,老挝,越南北部等地。

国内分布

终年留居于我国南部地区的四川、云南,东至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
经济意义
分类讨论
引证信息
检索表文本

亚种检索表

1.头顶铜绿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指名亚种 M.v.virens
头顶辉蓝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西藏亚种 M.v.marshallorum
头顶绿蓝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
2.体形较小,翼长7♂♂♀♀138—144 mm,后颈和背间散有黄白色细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滇南亚种 M.v.magnifica
体形较大,翼长♂♂♀♀147—153 mm,后颈与背间无黄白色细纹或甚少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滇西亚种 M.v.clamator